編號 |
PRB.0964 |
圖
例
|
|
中文學名 |
粉迷孔菌 |
拉丁學名 |
Daedalea biennis (Bull.) Fr. |
中文別名 |
|
同物異名 |
|
圖 964 粉迷孔菌 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, 3. 擔子, 4. 囊體 |
分類地位 |
非褶菌目、多孔菌科、迷孔菌屬 |
形態(tài)特征 |
子實體中等至較大,一年生,近革質至革質。菌蓋半圓形,3-7cm×3-12cm,厚1-2mm,米黃色至淺肉色,無環(huán)帶,或有不明顯環(huán)紋,有黃褐色絨毛,邊緣薄銳且波浪狀至瓣裂,菌肉白色至近白色,厚2-7mm,上層松軟而下木栓質,無柄或有側生或近中生的菌柄,長可達5cm。管孔多角形或迷路狀至漸裂為鋸齒狀,白色,孔深2-4mm,孔徑0.3-1mm。有囊體,近棒狀。擔子棒狀,具4小梗。孢子橢圓形、卵圓形至近球形,無色,光滑,4.5-6.5μm×3.5-4.5μm。 |
生態(tài)習性 |
生于櫟、山楊、楓香及蘋果等闊葉樹干上或木樁上,有時生松樹腐木上。 |
分布地區(qū) |
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甘肅、四川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貴州、云南、廣東、廣西、海南、陜西、福建、臺灣等。 |
經
濟
用
途
|
此種可引起樹木、倒木、枕木等木質白色腐朽。另外,該菌液對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。 |